close
2011/8/21,DAY14。
打從開始學習法文以來,一直將巴黎視為法國的唯一圖像,
在造訪亞維儂與亞爾勒之前,巴黎毫無疑問是唯一也是最愛,
但即便只是短短逗留3天,在離開之際我終於能在心裡對自己說著:
"Finally, I can let Paris go!"
凌晨一點三十五分坐上巴塞隆納開往亞維儂的Eurolines長途巴士,
將近六個小時的車程,清晨六點有餘我踩在普羅旺斯的和煦晨光裡...
顯然殘留的疲倦駑鈍了思考能力,
想爭取時間卻反其道而行跳上了停駛的無人列車,
但相較於巴塞隆納的失竊記這簡直是無傷大雅甚至帶點浪漫的意外,
和火車女駕駛一起走在亞維儂的鐵道上,
空氣裡非但沒有彌漫著懊惱
有的竟是暖暖的陽光和鞋子踩過碎石子時的摩擦聲,
安靜裡別有一股輕鬆閒適的幸福味道...
抵達亞爾勒時正是午餐時間,
方才在亞維儂車站等待了將近兩個小時
飢腸轆轆到約莫身邊的路人都能聽得見肚子的咕嚕聲響,
才剛剛走進亞爾勒古城區便被這一鍋濃艷色彩吸引,
義大利裔主廚熱情健談的一如一般人對這個國家的印象一樣,
爽朗的笑和如雨的汗也和南法的天氣相映成趣,搭配得宜,
邊轉動鍋鏟邊向我解釋:這是亞爾勒節慶特有的傳統料理"Paella",
食材包括:四季豆、雞肉、牡蠣、蝦子、西班牙辣味小香腸(chorizo)...;
而湯頭則有:橄欖油、番紅花、鹽和胡椒等等...
後來發現所謂的"paella"就是西班牙燉飯,
但說起來我更喜歡亞爾勒版燉飯,
整體口感更加濕潤、湯汁完全滲透進米飯之中,
豐富的食材非但沒混濁了味蕾互相干擾
反而讓呈現金黃色而又顆顆分明的米粒帶著香濃滋味,
一人份10歐美味的連食量不算大的我吃到最後一粒還覺得意猶未盡,
從"paella"開始,普羅旺斯的氣味深深地吸引了我直到今天...
除了味道還有顏色,
隨處可見的花布點綴著亞爾勒的鄉間小路,
從桌巾、桌墊、長裙、襯衫、各式包包、薰衣草香氛袋...
它們是商品也是整座城市的裝飾品,
每一個角落、每一間小店就連只是隨意擺設的展示架都成了能登上居家雜誌的鄉村風最佳示範,
接著,除了氣外除了顏色還有我總是愛不釋手的安靜,
亞爾勒的安靜和巴黎的安靜大異其趣,
巴黎的安靜像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僥倖,
尤其是在旅遊旺季,有時就算踏破涼鞋也難覓得一席靜謐,
也因此每每偶遇巴黎的安靜總讓我格外驚喜與珍惜,
而亞爾勒的安靜則像空氣,
無論走到哪都能品嘗得到的美妙安靜,
配合著午后如微醺般的睡意漫步
愜意舒服地讓人捨不得加快移動速度...
陽光安靜的照著、
風安靜的吹著、
花安靜的開著、
除了相機的快門聲外其他時刻我
則安靜地享受著...
亞爾勒曾經是羅馬時期時的交通重鎮,
如今則因為梵谷而流芳,
(Les Arenes d'Arles,亞爾勒競技場)
(Le Jardin de la Maison de Santé à Arles,亞爾勒醫院)
(Place de la République,共和廣場)
(Église St-Trophime et Cloître,聖托菲姆教堂)
(Café Van Gogh,梵谷咖啡館)
(Place du Forum,論壇廣場)
(Pont de Trinquetaille,特林克泰爾橋)
在亞爾勒,梵谷留下了星空咖啡館也割去了自己的左耳,
而亞爾勒,讓梵谷創意無窮也陪伴了他恐懼失序的心靈,
無從得知梵谷著迷於亞爾勒的原因,
但亞爾勒的精巧讓我明白,一個城鎮的個性堆疊於是觸目所及的細節中,
每一處藤蔓、每一片斑駁、每一張咖啡桌的擺設都讓亞爾勒 如此不同,讓人回味無窮。
或許就是這一份全然不同於巴黎的自然不造作收留了梵谷,
在我眼裡亞爾勒確實美極了,
美在那剝落卻不急著修補的牆面、
美在明明沒有營業卻仍要堅持擺上酒杯刀叉的生活態度、
美在竟讓鍋碗瓢盆、各式五金、竹簍、舊皮箱、二手書一同出沒的獨特美感,
美在它不假修飾的質樸與素雅...
亞爾勒在我心裡滴了滴對普羅旺斯的思念,
在那之後隨著時間一天 一天蔓延...
To Be Continued...
打從開始學習法文以來,一直將巴黎視為法國的唯一圖像,
在造訪亞維儂與亞爾勒之前,巴黎毫無疑問是唯一也是最愛,
但即便只是短短逗留3天,在離開之際我終於能在心裡對自己說著:
"Finally, I can let Paris go!"
凌晨一點三十五分坐上巴塞隆納開往亞維儂的Eurolines長途巴士,
將近六個小時的車程,清晨六點有餘我踩在普羅旺斯的和煦晨光裡...
顯然殘留的疲倦駑鈍了思考能力,
想爭取時間卻反其道而行跳上了停駛的無人列車,
但相較於巴塞隆納的失竊記這簡直是無傷大雅甚至帶點浪漫的意外,
和火車女駕駛一起走在亞維儂的鐵道上,
空氣裡非但沒有彌漫著懊惱
有的竟是暖暖的陽光和鞋子踩過碎石子時的摩擦聲,
安靜裡別有一股輕鬆閒適的幸福味道...
抵達亞爾勒時正是午餐時間,
方才在亞維儂車站等待了將近兩個小時
飢腸轆轆到約莫身邊的路人都能聽得見肚子的咕嚕聲響,
才剛剛走進亞爾勒古城區便被這一鍋濃艷色彩吸引,
義大利裔主廚熱情健談的一如一般人對這個國家的印象一樣,
爽朗的笑和如雨的汗也和南法的天氣相映成趣,搭配得宜,
邊轉動鍋鏟邊向我解釋:這是亞爾勒節慶特有的傳統料理"Paella",
食材包括:四季豆、雞肉、牡蠣、蝦子、西班牙辣味小香腸(chorizo)...;
而湯頭則有:橄欖油、番紅花、鹽和胡椒等等...
後來發現所謂的"paella"就是西班牙燉飯,
但說起來我更喜歡亞爾勒版燉飯,
整體口感更加濕潤、湯汁完全滲透進米飯之中,
豐富的食材非但沒混濁了味蕾互相干擾
反而讓呈現金黃色而又顆顆分明的米粒帶著香濃滋味,
一人份10歐美味的連食量不算大的我吃到最後一粒還覺得意猶未盡,
從"paella"開始,普羅旺斯的氣味深深地吸引了我直到今天...
除了味道還有顏色,
隨處可見的花布點綴著亞爾勒的鄉間小路,
從桌巾、桌墊、長裙、襯衫、各式包包、薰衣草香氛袋...
它們是商品也是整座城市的裝飾品,
每一個角落、每一間小店就連只是隨意擺設的展示架都成了能登上居家雜誌的鄉村風最佳示範,
接著,除了氣外除了顏色還有我總是愛不釋手的安靜,
亞爾勒的安靜和巴黎的安靜大異其趣,
巴黎的安靜像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僥倖,
尤其是在旅遊旺季,有時就算踏破涼鞋也難覓得一席靜謐,
也因此每每偶遇巴黎的安靜總讓我格外驚喜與珍惜,
而亞爾勒的安靜則像空氣,
無論走到哪都能品嘗得到的美妙安靜,
配合著午后如微醺般的睡意漫步
愜意舒服地讓人捨不得加快移動速度...
陽光安靜的照著、
風安靜的吹著、
花安靜的開著、
除了相機的快門聲外其他時刻我
則安靜地享受著...
亞爾勒曾經是羅馬時期時的交通重鎮,
如今則因為梵谷而流芳,
(Les Arenes d'Arles,亞爾勒競技場)
(Le Jardin de la Maison de Santé à Arles,亞爾勒醫院)
(Place de la République,共和廣場)
(Église St-Trophime et Cloître,聖托菲姆教堂)
(Café Van Gogh,梵谷咖啡館)
(Place du Forum,論壇廣場)
(Pont de Trinquetaille,特林克泰爾橋)
在亞爾勒,梵谷留下了星空咖啡館也割去了自己的左耳,
而亞爾勒,讓梵谷創意無窮也陪伴了他恐懼失序的心靈,
無從得知梵谷著迷於亞爾勒的原因,
但亞爾勒的精巧讓我明白,一個城鎮的個性堆疊於是觸目所及的細節中,
每一處藤蔓、每一片斑駁、每一張咖啡桌的擺設都讓亞爾勒 如此不同,讓人回味無窮。
或許就是這一份全然不同於巴黎的自然不造作收留了梵谷,
在我眼裡亞爾勒確實美極了,
美在那剝落卻不急著修補的牆面、
美在明明沒有營業卻仍要堅持擺上酒杯刀叉的生活態度、
美在竟讓鍋碗瓢盆、各式五金、竹簍、舊皮箱、二手書一同出沒的獨特美感,
美在它不假修飾的質樸與素雅...
亞爾勒在我心裡滴了滴對普羅旺斯的思念,
在那之後隨著時間一天 一天蔓延...
To Be Continued...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