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打從2008年自巴黎回來後便開始瘋狂蒐集任何有艾菲爾鐵塔圖騰的東西,
筆記本、鑰匙圈、項鍊、耳環、擺飾、床包...近乎戀物症候似的搜刮,
但我深深明白那不是對"物"的癡迷而是穿越一一的象徵背後
"愛"的無限延展...

因羅蘭巴特而愛上法語,因法語而嚮往法國,因法國而眷戀巴黎,
但艾菲爾竟全數擁抱了這些愛,
連我自己都訝異於這百看不厭的熱切所為何來?

可能是潛移默化使然,在還沒到過巴黎之前,
在任何和法國有關的版面裡都看得到她,
彩色的、黑白的、白天的、夜晚的、照成照片的、畫成畫的、近的、遠的...







然而到了巴黎後亦然,只要在看得到鐵塔的角度都想將她納入畫面之中,
從不同角度尋找鐵塔成為和巴黎貼近的小遊戲。


雖然是一個人的旅行但
很多時候因為她,
我卻能不感覺孤獨...



離開巴黎後更是,帶走每一個流落在外的鐵塔
以一種保護戀人的心態一一佔有,
我幾乎病態的相信每一只印上艾菲爾鐵塔的東西都在呼喚著我,
沒有休止,不可自拔,好像這是維繫關係的唯一方法,
在遠遠地離開她以後...



她的美是
不在乎誰的到訪也毋須理會一切論斷,
因為任誰都無以折損她的美,
一點點都不能...



她的美是
從拿破崙的眼美至海明威的眼,
時間不曾增加或詆毀她,好像生來就如此完美,
甚至能逃過時間,忽視時間...



她的美是
就算繼續維持她的孤傲,
人們仍舊會心甘情願忍受高價消費、遠程飛行只為親睹,
任何疲累、飢寒、沮喪都不以為苦...

巴黎鐵塔的周圍是一整片不被打擾的天際線
讓她能盡情地佔有天的藍、草的綠,
這不疑有她、捨有其誰的姿態讓巴黎因鐵塔而更加"巴黎"。

巴黎也許得天獨厚,或許天生麗質,
但她的美絕非偶然...





讓鐵塔單獨入鏡領略的是細節,那能讓鋼鐵如絲如綢般溫柔的工藝,
然而對我來說,拍攝艾菲爾鐵塔的最大樂趣在於和其他景物的搭配,
藍天、白雲、綠地、水池、廣場、雕像...
中線、比例、色調的變化不再是技巧面的練習更多是情緒的轉換、驛動,
靠著想像,每一組畫面都像是藏著一段對話、一個故事、擁有生命、充滿靈魂...

艾菲爾一直在變,
隨著來的人而變,
隨著走的人而變,
隨著看的人而變,

隨著回憶的人的心而變....







前往和欣賞艾菲爾鐵塔有很多方式,
一般旅遊書大多會建議在6號和9號線的Trocadéro站下車,

而我則非常非常推薦帶著午餐花些時間
坐在夏佑宮廣場底下噴水池前的階梯上,
披著陽光和鐵塔對望,要是能坐在center center位置更好,
就算人潮熙嚷仍會感覺你正看著鐵塔而鐵塔也在對著你,單獨微笑...

找到適切的位置,艾菲爾不只是屬於全球遊客,也是專屬於我/你一個人的...

接著,穿越Pont d'Inea橋從右岸走到左岸就能抵達艾菲爾,



或者和我一樣,從左岸的Passy站下車,沿途從Pont de Bir-Hakeim走向鐵塔,
不過,本來想再坐一次電梯登上鐵塔看看風景但



這排隊人龍實在令人難以下嚥,
所以我選擇了從戰神公園(Champ de Mars)近眺艾菲爾...





走遍整座巴黎會發現,只要是觀光勝地,
幾乎都能看到拎著一大串各式鐵塔逢人兜售的黑人,
看著他們像被腳步聲嚇得四處竄飛的鳥兒一樣四處狂奔躲警察,心裡總是一陣酸楚,
在遊客如織的我們眼裡,巴黎阿巴黎,
多麼美麗的城市啊,多麼浪漫的建築啊,
但美麗不足以活口,浪漫也無法溫暖生活,

一天要反覆幾次像逃學的孩子被抓到一樣地跑給警察追,
要走向多少人看過多少拒絕眼神才賣掉6個1歐的鐵塔吊飾?!

後來在凡爾賽和一個不停向我推銷的黑人伯伯買了鐵塔鑰匙圈,趁勢和他聊了一下,
他說他來自突尼西亞(沒記錯的話?),家人們都留在當地只有他獨自飄洋打拼,
當時我請他吃麵包但他卻說那天是齋戒日(之類的?)不能進食,

我問著這麼辛苦為什麼還要來巴黎,
他說在他的國家很難找到工作...

越是熱鬧嘈雜的景點越能看到一群群像這樣的背影,
生活,就像提在手上的鐵塔一樣沉重,東倒西歪地掛著,
那橫七豎八的模樣就像香水用盡的空瓶一樣沒了生命但
Who Care?! 對他們來說,鐵塔不再是拿來談情說愛的標誌而是用來養家活口的工具,

他們眼裡還看得到巴黎的美、巴黎的浪漫嗎?!
在偶偶吹來的8月寒風中我不禁想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TTY 的頭像
    BETTY

    瘋狂阿貝:無論如何都要做個愛與夢想的偏執狂

    BE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